2017年1月30日
從除夕團圓的年夜飯開始,到初二回娘家聚餐,除了素食的朋友們, 大概都吃到了雞。所以,有人說華人是無雞不歡的, 炸烤煮燉燜煨熬千變萬化,不僅平常吃雞,春節過年,更是缺「雞」 不可。「雞」除了與「吉」諧音外,和台語的「家」也是諧音,吃「 全雞」就成了象徵全家福討吉利象徵!
只是,也就苦了這些雞...
為了大家幾乎天天,甚至餐餐肉食的需求, 不論是蛋雞或肉雞的養殖,早已不是故事裡的農場, 也很少是自家三五成群的漫地跑的狀況。尤其是禽流感興起, 養雞場更是為了防疫而緊閉, 許多雞甚至從出生到死都未曾看過幾眼太陽。
只是,也就苦了這些雞...
為了大家幾乎天天,甚至餐餐肉食的需求,
不論你吃素雞,或吃肉雞,我們都有責任關心雞的生活與動物福利, 而不只是餐桌上各種雞肉料理的煮法。畢竟,健康成長的雞和雞蛋, 也才能提供我們健康和充分的營養。
初三 主編陳瑞賓跟大家拜年
為雞說句公道話吧!
2005年,是的,12年前的雞年特刊, 本會就邀請關心動物權的阿乾,針對雞的飼養過程中, 所受到不人道的對待,做了詳細的報導。12年過去了, 大型養雞場,似乎沒有太多的改變@@
身為一隻雞,日子卻愈來愈難過; 當人類開始以工廠化方式來生產雞隻後, 已經很少人再把雞當成動物,頂多是當成食物,甚至, 就當成是只會下蛋的機器。
身為一隻雞,日子卻愈來愈難過;
解放母雞救好蛋 動團催生友善動物雞蛋
農委會雖已完成「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」, 但具體政策及期程不明,前天(2014年4月16日)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,要求政府制訂「動 物福利雞蛋」生產政策、輔導農民轉型計畫, 減少產蛋母雞遭受的不當對待與壓迫,「動物過得好不好, 絕對影響畜產品質與健康!」
一項政策的推動並不容易,陳玉敏表示, 歐盟於2000年制定廢除格子籠政策後, 便開始積極研擬各項配套措施、輔導農民轉型, 雖然期間也遭遇農民反彈、 蛋價波動,但所有會員國仍體認, 動物福利對動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具決定性影響,因此在政府部門、 產業團體及消費者的支持下,終於在2012年達成廢除格子籠 的目標。
一項政策的推動並不容易,陳玉敏表示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